多繽洞已勘測長達21.4公里,居亞洲第三,超過著名的南斯拉夫波斯托依那長洞,堪稱 “亞洲地下長廊”,它由六支河洞和七支干洞組成,多洞一體,多洞互通五層洞道層疊交織,洞中有水、水上有灘、灘下有瀑。洞中水陸并存,曲徑通幽,洞廳大小皆備、廳廳有景、各不相同、是旅游、探險、科研的理想之地。多繽洞洞穴系統(tǒng)是世界一流的喀斯特洞穴藝術(shù)寶庫,舉世無雙的地下巖溶地貌博物館,被專家稱為“天下奇觀”。
息烽是典型的溶洞之鄉(xiāng),境內(nèi)有長達20多公里、被譽為“亞洲第一地下長廊”的多繽洞,洞中有水、水上有灘、灘下有瀑,有可開發(fā)地下探險漂流的龍灘洞,以及地處縣城附近,洞內(nèi)有古市場等多種古人類活動遺跡的息烽洞等。
  全洞景多而秀美,既有“大家閨秀”的氣質(zhì),也有“小家碧玉”的雅秀,16個洞口內(nèi)分布76個洞廳、200多處景點,多洞一體,各洞相通。洞內(nèi)結(jié)構(gòu)復(fù)雜,屬多層滴溶型喀斯特水、旱溶洞系統(tǒng)。先后有香港、韓國、法國游客、洞穴專家旅游考察。并且距多繽洞10余公里處還有相隔僅500余米奓口洞、龍灘洞、銀子洞,也極具開發(fā)價值。
  多繽洞內(nèi)通道共分五層:第一、二層為水道,全長20公里,寬5~20米,景致大體為中部流水,兩側(cè)遍布“涼亭”似的石乳石柱,溶形獨特,顏色斑駁;其中花朗伏流最具特色,洞中有洞,分道的旱洞景致保存完好。第三、四、五層均為旱道。景觀最為集中的第三層分為左右兩道,已初步鋪設(shè)觀賞道石。左道沿寬近1米的“夾谷廊道”,進“群雄聽濤”廳,入“大龍宮”,往“石琴洞”,到“小龍宮”。其間有“如來參禪”、“寶蓮燈”、“古燭映鐘”等30多處景點。右道自“華蓋”廳,經(jīng)“蓮花洞”、穿“熊貓洞”,過“彩虹洞”,走“云霄洞”,出“群龍”廳,沿途有“天鵝戲熊貓”、“間歇泉”、“懸空閣”等20多處景點。第四層由“古燭映鐘”廳左側(cè)進“鴕鳥洞”,右拐入“地下秦俑”廳,走“龍門”,到“千佛朝圣”廳,間有“連體觀音”、“瓊臺瑤閣”等10余處景觀。第五層從通往“千佛朝圣”窄道攀入,內(nèi)有“地下石林”。[1]